上海泽衡户籍规划咨询指导中心
临港人才新政
破局路在何方?
前言
Preface
2024 年 8 月 21 日,临港重磅推出人才新政,再度降低落户上海之门槛,宛如在人才之海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依新规,于临港工作一年,上海户口便有望收入囊中。此般政策加码,引发众人猜想,是否会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般带来巨量人口流入,助力临港腾飞。而众人更为关切的是,此次放宽政策,究竟能带来多少切身之利,又是否会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延展至更多区域,福泽更广群体。
#01 临港再发力
落户门槛创新低。8 月 21 日,于常人而言或许普通,然对临港却意义非凡。临港新片区已然成立五载,借 2024 临港新片区高水平人才发展大会,临港公布诸多人才新福祉,其中落户政策备受瞩目。居转户年限由七年缩至五年者,新片区工作时间自不低于三年减为不低于两年;居转户年限由七年缩至三年者,新片区工作时间由不低于两年变为不低于一年。临港新片区原有“7 转 5”和“7 转 3”之优惠政策,此次更新居转户激励政策,在此前基础上再各降一年。临港入职时间由三年缩至两年,两年缩至一年,意味着在临港新片区指定重点白名单企业担任重要或核心岗位满一年,按一倍社保缴纳即可落户。不仅居转户门槛降低,居住证积分政策亦有变化。在居住证专项加分方面,临港对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于新片区工作并居住者予以专项加分,每满一年积两分,最高分值二十分,且从原来满三年后计入总积分改为当年计入。
Annual Work Report
官方称此番新人才政策旨在降低居转户工作时间门槛,为非沪籍办理居住证 120 积分提供机会,居住证亦被民间称为“低配版户口”。如此一来,临港在户口政策上大幅“降价”,似再度敞开城门。此外,大会还发布涵盖人才引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多维度人才新政。如新一轮大学生实习补贴政策中,符合条件的本科、硕士、博士学生实习分别可获每月 2000、3000、5000 元补贴,对外省市及海外高校非上海户籍大学生,另给予每月最高 1000 元交通住宿补贴。针对临港新片区校园引才工作站给予建站补贴 10 万元,引才效果显著达激励条件标准者,再给予额外 10 万元引才工作奖励。支持科创型平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从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受聘人才可享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安居保障、医疗服务等八方奖励扶持。观之,临港对后续人口势在必得,似有“千军万马奔腾来”之势。
#02 人口之渴望
临港五载求贤路。对人口与人才的渴盼贯穿临港成长历程。观官方答卷,临港新片区揭牌五载,累计引进、落户人才超 9.7 万人。于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505 人,较 2019 年翻三番;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 1110 份,新设留学人员创业企业 270 家。临港总人口从成立之初约 44 万人增至如今约 60 万人。临港成立以来,伴随人口增长,诸多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办公楼与住宅兴建,配套设施随之而生。过去四年临港新建各类住房超 10 万套,其中有全球最大天文馆、朵云书院等年轻人喜爱之“网红打卡点”。教育配套方面,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优质幼儿园占比达 73%。临港从滩涂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但距众人期望仍有差距。
众人皆知临港肩负重任,到 2025 年,临港新片区常住人口要达 80 万,2035 年达 250 万。兑现之期渐近,临港离目标尚远。且临港六十万人口涵盖浦东四个镇及奉贤部分地区,而众人心中之临港更为集中于南汇新城,该地区人口约 20 万左右。故临港现处尴尬节点,因人口不足,基建进度缓慢,似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之感。此次新政策出台,虽有人兴奋,却也侧面证明此前抢人手段效果欠佳。临港新片区成立五载,推出诸多吸引人才政策,尤以居转户“7 转 5”和“7 转 3”为代表。试想此政策若置于嘉定新城、青浦或松江,必将引发“石破天惊”之效。然观临港人口增长,作用并非那般显著,抢人政策如“钝刀割肉”,恰似全国三四线城市放宽落户政策却难抢人。由此造就临港最大问题——缺少人气。
#03 症结何在
穷则思变,然变未必通。临港屡寻出路,却难达理想状态。首因临港地理位置偏远,此先天之弊使临港独具特殊。更为关键者,临港此前定位不明。临港对外形象为上海最低门槛,乃买房限制最少、落户门槛最低之地,从始便是全上海洼地。但临港未如他城先限后放政策急转弯,而是一直宣扬友好政策且层层加码。然多年来,此洼地却未蓄足水量,令人质疑其“洼”之程度。论安家置业洼地,虽购房准入条件稍低,但成本并不低。且以房引人,却缺长久居住之由,生活所需不能仅存于规划与工期。言落户洼地,政策看似风光,审核却难度加码。明面政策与实际审核执行不同步,致多人铩羽而归。归根结底,此洼地身份存疑。
Annual Work Report
#04 新政成效几何
临港多年为名义底线,如今政策再进,未来人口似更可期。然有人认为,新政策或仅针对存量人口,更适用于已在临港之人。若为临港大厂员工,如特斯拉、央企国企纳税大户或有土地储备者,可抱期待。若为局外人,或欲从政策获利却本不想去临港者,恐失望。置业与落户两点,吸引力尚不足。临港房产好消息是价值渐显,不少年轻人觉临港安家可得优良教育医疗资源及顶尖规划。但欲以房产引人流,还需积累生活理由,居民需更多“完成时”而非“进行时”。或可如“破釜沉舟”开启蓝印户口,但此举或过于激进。
此次落户要求再降年限,因众人或在临港暂留而非久居。当吸引力不足时,莫强留人口,放宽人员流动绑定,先为临港的上海人,再成上海的上海人,或更合理。至于临港新政策后,五大新城是否跟进,因临港特殊,其他新城模仿可能性不大。但临港非永远一枝独秀,未来充满变数。若临港仅欲为普通新城,可依洼地之名慢慢引才;若不忘初心,欲成下一个浦东、世界之临港,则此政策远远不够。
Copyright © 2021-2025 www.shanghairencai.cn 标途企业管理咨询(上海)中心 未经同意 不得转载
工信部备案:沪ICP备2023012554号-1 公安备案: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7155号